股票天下

科创板

addicn 您所在的位置:股票天下 科创板

微芯生物登陆科创板两周年,创始人鲁先平:2年后净利润进入可持续预期阶段

202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103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深圳的高楼鳞次栉比,微芯生物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的总部大楼则分外简朴。大楼仅6层高,外层刷着白漆,整体呈“回”字型结构,视野开阔。

8月12日,微芯生物(688321.SH)迎来科创板上市两周年。微芯生物官方公号发布纪念文章,创始人、董事长鲁先平在朋友圈转发并感慨:“感谢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制度创新与突破,给真正的原创性企业带来了制度红利与未来发展空间。感谢投资者一路以来给与以核心技术研发原创产品、带给患者极大临床治疗价值的创新药企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两年前,微芯生物登陆上交所,成为科创板首家原创新药企业。微芯生物发行价20.43元/股,对应市盈率高达467.51倍。上市首日,微芯生物开盘价为125元/股,较发行价暴涨511.85%,总市值达513亿元。

2001年3月21日,鲁先平多名留美归国学者共同创立微芯生物,致力于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神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

原创新药研发投入高、风险大,投资周期长,企业多为轻资产,难以获得信贷机构青睐。加之A股上市门槛高,风投机构缺乏退出机制,微芯生物一直面临融资难题,一度资金告竭。

科创板的企业上市条件更为包容,不再设置单一盈利指标,引入营收、复合增长率和市值等其他指标,亏损企业亦能上市。“科创板上市让微芯生物能利用依靠自己的核心技术、原创产品成长起来,发展起来。”近日,鲁先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对此深有感触。

“没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原创技术难以为继”

“没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就没有风险投资愿意投资原创技术企业。”鲁先平对时代周报记者称,“2019年上市时,我们未弥补亏损仍为负,科创板上市打通了我们的融资通道。微芯生物拥有非常好的研发和生产销售团队。我们在科创板上市就是希望利用制度改革,提升自身优势。”

上市当年,微芯生物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增长17.68%。2020年,微芯生物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和3105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5.05%、59.85%。2021年一季度,微芯生物的营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7530.46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30.06%。

鲁先平1963年出生,16岁考上四川大学,就读生物化学专业,25岁在协和完成博士学习,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创立微芯生物之前,鲁先平在美国已有两次创业经历。他参与创建的美国Maxia药物公司和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先后被大型药企收购。

微芯生物登陆科创板两周年,创始人鲁先平:2年后净利润进入可持续预期阶段

(微芯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鲁先平。图片来源/受访对象提供)

在2000年的一次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与鲁先平以及其他几位留美学者,提出一起回国创立先进的生物技术公司,随后的头脑风暴清晰地勾画出利用微阵列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组合化学等先进技术,针对药物研发的难点开展早期评价的蓝图,这就是迄今已成就了微芯生物四个进入临床研究与上市的原创新药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药物早期筛选与评价平台体系。

2000年11月,鲁先平回国。鲁先平与程京一道完成了6538万港元(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2001年,宁志强、石乐明、胡伟明回国,微芯生物由此诞生。

2005年,微芯生物陷入资金告竭的窘境。“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创新产品,这一过程一定是漫长的,一定是亏钱的,这是商业的基本逻辑。”在鲁先平看来,如果资本市场不为投资机构提供退出机制,原创新药企业难以获得市场融资。

为缓解资金压力,鲁先平决定将原创团队的工资缩减60%。2006年,微芯生物又忍痛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西达本胺的国外专利授权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沪亚生物以维系持续研发所需要的资金。

摆脱困境的微芯生物,一直到2009年,连续三年保持盈利。而当初看似“割肉”的海外授权(License out)交易,却让微芯生物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锋,奠定国际化基础。时至今日,越来越多创新药企以License out的方式,争夺海外市场。

“我们那时候已经做得很成功,能勉强融点资,但是付出的代价很大。”鲁先平称,上市前的18年,微信生物历经8轮融资,但溢价率始终较低,直到登陆科创板,融资问题才得到根本解决。

科创板上市为微芯生物募集了近10亿元资金。“上市为我们打开了信贷融资渠道。这是科创板倒逼的效果。”鲁先平披露,此前不愿贷款的银行机构也纷纷主动联系微芯生物。

“以净利润衡量我们,毫无意义”

微芯生物已研发出包括西达本胺、西奥罗尼、西格列他钠、CS12192等一系列原创新药。其中,已有两个适应症成功获批上市,共计10个适应症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0多个项目处于早期开发至临床前阶段。

西达本胺分别于2014年、2019年在国内获批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乳腺癌适应症,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原创新药,填补了中国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的空白,和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实体瘤的表观遗传调控剂药物。2015年3月,西达本胺正式上市销售,成为微芯生物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

2021年6月,西达本胺在日本获批上市,用于单一疗法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R/R)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国海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原创新药西达本胺逐步完成市场导入阶段,迎来加速放量。

微芯生物的另一款重磅新药西格列他钠,是以2型糖尿病为适应症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该药物已于2019年7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两个月后获受理。目前,现场验收已顺利通过正在等候行政审批。

西格列他纳是全球首个完成2个大型临床试验的PPAR全激动剂,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对于2型糖尿病这一复杂机理的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伴发的脂代谢与能量代谢紊乱具有综合调节的作用。可以预期,一旦获批上市,西格列他钠将成为代谢性疾病治疗的主力军。

鲁先平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微芯生物依然坚持原研创新药的发现与开发,在重大疾病领域也已开始筹备与在研pipeline机制互补的me-too药物的开发,期望给患者带来更多优效的治疗方案的同时,更加充分的发挥公司良好的商业渠道与销售能力。随着更多创新药和适应症获批,将可期待实现创新药企业良好的利润表现和高速的营收增速。”鲁先平说。

微芯生物登陆科创板两周年,创始人鲁先平:2年后净利润进入可持续预期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高研发投入是微芯生物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16年至2020年,微芯生物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60.52%、62.01%、55.85%、45.02%和50.94%。2020年,微芯生物的研发投入为1.37亿元,较2019年的7824万元增长75.44%。“做大营收规模后,研发所占比重会逐年下降。”鲁先平说。

上市至今,微芯生物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但盈利能力却有所波动。2019年,微芯生物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2.19万元,同比减少37.68%;2020年,这一数值为3105万元,同比增幅达59.85%。2021年一季度,尽管营收取得超过130%的增长,但因研发、销售费用等增长,微芯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4.38万元。

“研发费用一高,净利润自然降低;研发费用一低,净利润就很漂亮。”鲁先平进一步解释道,“微芯生物现在还处大量投入的阶段,年营收少的时候,以净利润衡量我们毫无意义。”

行业竞争加剧,要摆脱打价格战的命运,真正的源头创新才是正解。鲁先平对此始终保持清醒,“这是微芯生物的立命之本”。

“我们希望微芯生物成为中国的标杆性企业,这是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追求。我宁愿现在商业上损失一点,但要坚持做正确的事。”鲁先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微芯生物是一家基于原创技术支撑的企业,有技术才敢谈国际化。微芯希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百年老店。”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分类:科创板

kongbai
分享到:

热门图文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图片新闻


    股票交易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股票天下 版权所有 www.gptx.cn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我要反馈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重要提示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作者版权,若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309627027@qq.com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