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天下

止损追涨

addicn 您所在的位置:股票天下 股票学习 止损追涨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2021-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170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人性才是资本市场的本色

春节之后的这两周时间里,我们的资本市场迎来了比较好的行情操作机会,我相信有不少人都赚到了钱,对于我们这个去年极其压抑的市场来说不失为一件让大家轻松的事情,最近在头条上发现不少的股市谈论又多了起来,而去年年末商誉减值的那一波爆雷中我很少看到有人对资本市场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是大家都怕了。

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好理解,对于一个长期沉寂而且又有特情结构的资本市场来说,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察者都难离开一个市场氛围的影响,所谓的躁动、压抑、亦或者不温不火,都是人们基于市场变化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往往都和人们的期待有关,无非贪婪或者恐惧。

心理学对于股市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人心向背的过程,在这个处处以人性博弈为准则的江湖中,量化交易带来的稳定性和纯粹人为交易是有所不同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散户结构为主的市场中,情绪化交易往往更加突出。

自从我开始研究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并参与其中开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中国化投资现象始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就是所谓的追涨杀跌!在我最初开始接触投资概念的时候,我就常常在诸多媒介和投资分享中看到追涨杀跌的说法,但是好像从来没有人把这种行为做过十分了然的分析和研究,看上去大家都对此都具备了趋同心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认可了这种行为的价值逻辑和存在意义。

从现实大家对于这种效应的利用人群总结来说,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股市新手,毫无畏惧风险,也不了解规则和自身的能力把控,只是跟随大部队盲目快进快出,能否获利成为概率学上的事情,并且乐此不彼,是实打实的韭菜;另外一种就是觉得能够追涨杀跌的都是短线高手,长期博弈于股价波动前沿,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市场的动向,及时获利了结,并在趋势中利用杀跌的力量收集下一轮获利的筹码。

由此看来利用追涨杀跌的人分为两个绝对的阶段,一个是毫无所知的初生牛犊,而另一个是深谙其中的顶尖高手,而后果往往就是一个一败涂地再无影响,而另外一个胜者为王享受果实,这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强弱分明的心理战役,双方采用了同样的行为,却因为把握准则的不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后果变化。

由此看来中国人如此热衷地追涨杀跌,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投资行为逻辑,更像是一种适应之道,这场心理博弈战争的背后考量一点都不比真实的战争简单。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对垒、先手、策略、制胜之道

一、零和博弈,根本在利

我们中国人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说得是一种人性的复杂论,关乎善恶,关乎取舍,关乎利益考量,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心理活动,世界上任何人类行为的汇合往往都具备这种人性特征,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天生的规则博弈机制下,人们为利所往,零和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优胜劣汰,胜者通吃是常态,这里就是赤裸裸的利益战场你死我活适者生存!

“慈不带兵,义不掌财”,这个原则看上去印证了战场的残酷性和理财的非理智型,而这恰恰才是资本市场的谋生之道!大部分的投资者都在充当彼此的对手盘,看空和看多在资本市场里永远是相对的概念,这样一来才会出现买卖的根本驱动力量,而追涨杀跌的行为就是双方博弈加速分歧所表现出来的群体行为节奏。

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追涨杀跌?这里面分为两个概念,追涨和杀跌。我们先来看追涨,即大环境具备上扬形态,多头占据优势,发动积极共识,利用环境和信息刺激市场认同,从而使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认为有利可图,积极加大筹码参与行情炒作,从而推动入市行为,这就是追涨。在这个过程里人们始终乐观地认为市场是积极的,是具备更大上升空间的情况,因而风险好恶上偏向于主动参与。而杀跌则截然不同,人们广泛认为市场已经上涨乏力,缺乏推动力量,需要关注风险和获利,心态趋向防守,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会在急速地下杀过程中被严重套路,产生巨额账面亏损,情绪沮丧和过分相信利空消息面成为主流,这就是杀跌的过程。

这两者反复构筑的市场情绪,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市场筹码和量价关系的周期变化,只是很多时候并不单纯在客观,这种情绪利用实际上是可以透过规则来操作的,这个我们下面再说。

从本质上讲人性趋同的心理和情绪发酵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这种博弈中的盲从现象,根本还是在于利益看法的不同考量,很多人认同追涨杀跌是一种非理智性行为,然而在实际的投资行为中往往又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人们的思考和行为被情绪所激发而呈现出来的矛盾性,可以视为这种行为研究的最大难点所在。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机构和散户的截然不同

二、市场主体的双方:机构和散户

如果真得将资本市场的环境比作一个战场的话,对弈的双方实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族群,即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这两者的特征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这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上面提及的影响市场情绪是否客观的关键所在。

机构投资者往往资金体量庞大,操作相对量化和权威专业,同时具备优先信息研究话语权,对市场的嗅觉相对敏锐,可以极大地影响市场走向。但是在转圜余地和规则限制下,它们往往灵活性较为差一些,需要透过大交易周期来获取利润。

散户投资者则受限于资金体量,往往都是独立行为控制者,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对市场反馈不足,同时多半受个人投资风格的影响较大,往往容易呈现出个体行为的非理智性,而这也给了机构投资者操作追涨杀跌氛围的合理空间,但是散户的优势同样体现在这个地方,资金小所以灵活,可以及时止盈止损,并且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比这两者的实力和优势,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体量级的对手盘,在西方资本主义成熟的国家,人们更加愿意相信机构投资的收益,因此市场环境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而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恰恰相反,由于规则的不明确性和机构投资的不规范性,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风险偏好上更加倾向于自负盈亏承担风险。

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市场里就形成了一个相对恶劣的博弈环境,即机构投资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压制个人投资者,但我们又都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此很多时候散户成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弱势群体,但体量上又过于庞大,投资逻辑又不够成熟,这很容易形成机构坐庄吃定的局面,而追涨杀跌里一大半的局面都是透过机构宣传做出来的博弈散户的圈套,为得就是能够吞噬散户投资者仅存的一点灵活性优势,在这种反复的恐惧贪婪圈套下,往往个人投资者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由摆布。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牛熊背后

三、环境造就了中国散户的非理性化:体系、规则、结构、行为

追涨杀跌所呈现出来的非理智性,实际上反映出来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很多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单纯的主体上的强弱势并不是最可怕的全部实情,背后的环境生态才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东西。

市场环境建设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投资者依然这么不够理性?为什么依然无法认同真正的价值投资而一味迷信于估价的炒作?

首先是这个资本市场的生态体系就有问题,市场参与者从头到尾都没有感受到一个相对符合价值的市场体系,从源头上讲人们来这个地方是要挣钱的,这是唯一的目的,如果过于偏向于炒作无价值的东西,甚至成为一种风潮,这必然是人们挣钱的方式脱离了价值的定义,转向了捞偏门的结果。宏观体系上一个资本市场必然需要明确到底定位是什么,而我们的资本市场似乎从未搞清楚过,一会儿是为股权处置,一会儿是为金融疏解,一会儿又是为了实体融资,总之是杂乱不堪,从未有过一个相对稳定且明确的定位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参与者容易陷入不知所措,且缺乏战略性看待价值。没有正确的估值认同体系是不可能搞得清楚资本市场作用的,这根本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在于多变和善变的规则,这是缺乏合理体系定位带来的最大恶果,框架规则反应得是体系定位,换句话说,人们得知道界限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可以做得什么是不可以做得,虽然这些规则会与时俱进,但是完善和基础是两个概念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一个相对理智的框架去指导投资者,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不仅要面对机构投资者的打压,同时还要应付规则朝令夕改带来的巨大风险,这种人为缔造的风险远比市场的客观不确定性还要可怕。

其三就在于结构的不均衡性,散户化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过甚,加上机构投资的信誉不佳造成的,市场中的两大参与者陷入了对手盘的局面,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落得个全无协调的市场凋零,散户怕机构,机构怕规则,最终形成了一个数十年难以翻身的资本市场结构,积重难返,不可谓不让人心痛!

最后就是交易行为的问题,非理智性的交易行为,归根到底是个体投资理念的匮乏和教育的失败,中国几乎没有正经像样的投资教育渠道,人们无法获取正确的交易行为价值,也学不会战略性地看待自己的投资,更不要说什么理论指导行为了,因此中国出不来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样也不会有罗杰斯。

中国投资者面对这样一种市场环境,如何不散户化?如何不处处制肘?如何不如履薄冰?哪里来得理性投资基础参照?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恐惧和贪婪

四、一个人性矛盾结合体:上一秒贪婪成风,下一秒恐惧莫名

我当初虚拟盘转实盘的时候,经历了一段非常可怕的追涨杀跌实践,可谓刻骨铭心。很多的个人投资者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一卖就涨,一买就跌,甚是奇怪!

实际上我后来琢磨明白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实质上这就是一种压力测试,在追涨杀跌的体验过程里,人们忽略了风险,选择了所谓的趋势操作,然而这种操作是具有迷惑性的。因为交易成本的加入,人们实际上一买进就是亏损状态的,加上T+1的规则,很多新手看不惯自己账户里的那一抹绿色,因此选择了疯狂逢低加仓去摊薄成本,这样做在趋势向上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趋势掉头向下,这就会导致压力越来越大,最终被拖垮机构投资者用资金体量拖垮掉,这是杀跌最可怕的地方,利用的是人们的亏损恐惧放大效应。

而对于追涨者而言,很多时候都会犹豫于自己的止盈位置,看着红很高兴,而且趋势不断向上,就会开始觉得自己仓位太小了,当初应该买多一点,这样的压力诱惑下就会果断伴随着趋势加仓,结果就是不断拉高成本,而此时高位派发一旦出现,同样是一个毫无抵抗的后果,而且比单纯地杀跌速度更快,力度更狠,你根本来不及方法,而且T+1的操作很可能会限制你的卖出行为。

这样看来,这就是一个个人利益考量的矛盾结合体,上一秒贪婪成风,下一秒恐惧莫名,这种看似矛盾的东西,背后实际上是将人性的弱点发挥到了极致的后果,这就是区分成熟投资者的必要功课!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市场都想要分一杯羹,可是在这个步步为营的战场里,双方的车马炮强弱如斯之下,你我真得难免被套路,多数时候我们不仅败给了市场,也是败给了自己。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和恐惧从来都根植于每一笔交易的背后,或大或小而已,追涨杀跌不过是被人为地放大了这种现象而已。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胜者为王吗?不一定,这是概率学上的东西

五、胜者并不一定为王,败者将万劫不复

这的确是一场日日上演的战争,从心理层面上讲,每一个追涨杀跌的士兵就好像看见了远方胜利的曙光,无论是进攻还是溃败,进攻者看到了远方的止盈,而溃败者看到了远方的止损,只是能否成功却难以评定,只要你还在这个市场里,胜者并不一定为王,但是我肯定败者将万劫不复,从此失去你参与下一场战役的本钱。

现实就是这样,追涨杀跌从来胜者都是有极大优势的一方,而作为散户我们几乎没有优势,仅有的灵活性也在其中消磨殆尽。虽说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极其残酷的地方,风险自担,输赢自负,但是作为一个过程来看,这种非理性交易行为当中不单单包含了人们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的一个见证者。

其实说起来,我们中国的散户投资者蛮无奈的,一腔热情,也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和一点点发家致富的小目标。然而在这种不理性的环境影响下,群体出现这长期追涨杀跌的行为逻辑认同,不过是一种规则制度下的妥协之道,我认为投资理性是区分赌徒和正常投资者的绝对界限,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不仅需要有投资观念指导,同时也需要适应市场环境,追涨杀跌从这个行为层面上去说并没有错,只是背后包含着太多的潜规则,致使这个现象变了初衷,成为助长贪婪和恐惧的工具。

在;一个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中,情绪化也许是一种必然出现的东西,但是个体投资的非理性行为背后,往往是很多东西的缺失。学不会如何改善投资者的投资倾向,那么追涨杀跌背后依然背负的是一个畸形扭曲的市场,这样一来我们如何谈及保护投资者权益?

对于人性而言我们本无需太多批判,但是市场本身的运行价值而言却很有必要,若长期追涨杀跌不改,人们看中的始终是外表趋势,就像很多人迷信所谓的炒股大神一样,殊不知炒股荐股的大神都是骗子,最终被外表迷惑的人们在判断时是非常容易被无根据的情绪所左右的,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就偏离了正确的建设轨道了。

追涨杀跌-股市里的心理战争

锚定发展,需要很多很多的改革

六、一个稳定的市场需要参与各方良性的审视和评估

我们长期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有核心价值的资本市场,这不仅是反映中国经济的开放窗口,同时也应该是我们居民长期受益的财富增值渠道。

而这些需要我们的市场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的积极状态,现如今这种形态是远远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不仅市场不合格,参与者不合格,就连基本的规则框架都不合格。一个稳定的市场需要经得起参与各方良性的审视和评估。这个参与者不仅包括我们国内,更加应该经得起外国投资者和风险的评估检验。

我们缺的东西还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完善这些,同时接受正确而精准的价值考验,那么我们这个市场最终会回归到合理的状态的,只有追涨杀跌这种情况大幅减少,人们才可以期待一定程度上的牛市。


题外话:最近这几天很多机构和个人都在高呼牛市来了,我实在是难以苟同,在当下这种运行机制下真得难言牛市,还是老老实实当做一次脉冲行情比较好。理智一点,通透一点,少一点人云亦云和追涨杀跌吧,也许市场会给答案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本文系小欧本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否则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本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分类:止损追涨

kongbai
分享到:

热门图文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图片新闻


    股票交易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股票天下 版权所有 www.gptx.cn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我要反馈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重要提示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作者版权,若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309627027@qq.com
    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